環衛世家:一把掃帚傳三代
新聞來源:山西日報
新聞類別:新聞動態
發布時間:2014-03-18
瀏覽次數:4448
1
|
|
凌晨5點,孫秀蘭、劉賽母女倆一起上街掃馬路。
每年的2月11日,是孫占元(中)拿起掃帚的紀念日,一家三代環衛工總會扛起掃帚一起干活。
孫秀蘭幫著女兒整理衣服,精精神神出門工作。
母女倆吃著由大同市政府給每位環衛工人每天6元補貼的早餐。
母女倆將路邊的垃圾箱擦洗得干干凈凈。
母女倆閑暇時,開心地整理榮譽獎杯證書。
孫秀蘭分段保潔,使垃圾不落地的辦法已在大同市城區全面推廣。
這是一個環衛世家,一把掃帚從爸爸手中傳給女兒,女兒又遞到自己女兒的手中,63年間——
2013年12月下旬,在中央電視臺《向幸福出發》欄目拍攝錄制現場,來自大同市的環衛工孫秀蘭一家三代感動了專家評委和電視觀眾,被評為“2013溫暖中國身邊好人”稱號。在頒獎晚會上,主持人李佳明感動地寫下了“心如天地凈,人生幸福美”的詩句,表達對環衛工孫秀蘭一家三代的崇敬。
孫秀蘭的父親孫占元是位老環衛工,1951年2月11日拿起掃帚的孫占元一直信奉“活既要干,就把它干好、干到底”。1984年,掃了33年馬路的孫占元把“大掃帚”傳到了女兒孫秀蘭的手上。
夏天頂酷暑,冬天冒嚴寒;晴天一身“灰”,雨天一身“泥”;加班又加點,工作苦臟累;連續再作戰,全年無假期。這是大同市城區環衛工人工作的真實寫照。
“環衛工作日日功,每天都需從零始。”孫秀蘭身在環衛工作第一線,想出了分段保潔的 “五定”辦法,即:定人、定崗、定位、定責任、定目標。孫秀蘭每天凌晨5點便開始工作,她和工友每天負責的清掃保潔面積20萬平方米。這些地段車輛行人川流不息,工作難度大,衛生保潔一刻不能閑。
孫秀蘭對分管的路段,堅持每天提袋分段保潔,路面日間至少保潔20遍以上,每片廢紙、果皮、煙頭都要撿干凈,保證亂扔亂倒的垃圾雜物在路面上停留時間不超過15分鐘。如今,分段保潔的辦法已在大同市城區環衛處全面推廣,實踐證明,這種辦法既提高工作效率,又使街道變得更加干凈。
作為環衛組里43名職工中的唯一共產黨員,孫秀蘭是吃苦在前,爭當群眾表率,懷著感恩的心回報社會,是她多年來養成的慣性。
31年間,孫秀蘭從普通環衛工、班組長、隊長到副經理,她清掃過的街道長度累計達到6萬多公里,可繞地球赤道一圈半,面積超過了大同市國土總面積的12倍。她因工作出色,多次獲得全國、省、市、區勞動模范,大同市 “十佳黨員標兵”“十大明星女職工”及“省五一巾幗獎”等稱號 。
劉賽因受到母親和姥爺的影響。2012年6月,她大學畢業后也接過了這把“大掃帚”,每天凌晨,她隨母親一起走上街頭從事清潔工作,晚上一起回家,每天一遍遍重復著相同的工作。劉賽說“工作雖然累,但很幸福,非常自豪我是這個家中的第三代環衛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