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覺:家園就有,這是一個有遠景的商場
王軍,小學結業,最早干過臨時工,當過村干部,懷揣創業的愿望,1996年進縣城“下海”,因為信息缺少,資金短缺,結尾以負債五萬多元收場,之后他四處漂泊,輾轉到東北、山東、河南等建筑工地打工還債。這期間,王軍發現掃帚商場需求量大,而自個的家園生長著許多“鐵掃帚”,家家都會扎掃帚,這個機會,一被看準,就是一輩子。1998年末回到家園經營掃帚生意,因為缺少資金,掃帚生意規模一直上不來。掃帚的栽培、加工都是家庭作坊式,不能批量出產,出售大多是肩扛或者是自行車帶買。這期間,他騎自行車30多公里,到過鄆城縣城,挨過餓、睡過橋洞,用“凄涼”二字形容一點不過,但王軍就有一股子牛的“犟勁”,一直看好這片商場,堅信一定會否極泰來。
十年的摸爬滾打,他得出:沒有穩定栽培基地,原材料就不能保證供給,沒有流動金資,就不能報到很多訂單。2008年,他決定籌集資金大干一場。在郵儲銀行鄆城縣支行借款3萬元,有了周轉資金,有了穩定的原材料供給與牢靠出售途徑,王軍的掃帚生意有了起色,訂單也多了。為做大做強,他建立了九州掃帚加工廠,擴展了出產規模,產銷步入正規。
抱團:小富變“大富”掃出一片天
“王掃帚”致富今后,沒有忘掉養育他的那塊黃土地,沒有忘掉幫助過他的眾鄉鄰。為了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,在省市縣各級政府以及金融部門的大力支持下,他決定建立農人專業合作社,把掃帚當成農商品來經營。為了形成出產、加工、出售一體化的產業鏈,2009年6月,依托九州掃帚加工廠,與村委會合作,吸納當地42戶農人,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的方式,注冊建立了山東九州掃帚專業合作社。他被推選為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。
合作社建立后,郵儲銀行為合作社的農人發放了農戶聯保借款40萬元用于出產周轉。依照“公司+農戶+基地”的運作模式,把栽培、加工、出售有機結合起來,開端從事產業化經營:本地農人栽培鐵掃帚,供給原材料,合作社負責收買、加工和出售。通過兩年多的時刻,九州專業合作社出產的掃帚,已在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了“九州”牌商標,商品參與全國專業合作社農商品博覽會并榮獲全國“優異農商品”等稱謂。
現如今,合作社現已發展社員502人,基地面積達3000多畝,輻射5個鄉鎮、12個村。遠銷北京、內蒙、遼寧、陜西、四川、河南、湖南、湖北和本省二十多個市縣,產量突破700萬元,完成盈利150萬元,社員分紅35萬元,社員人均收入5000元,“掃帚大王”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共同致富的路子。